典型人物
Interviews
程艳:通过数字化来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1年12月13日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hengyan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指出,短短十几年,中国摇身一变,已成为全球创新的领跑者。新发展格局下,百岁电气如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关键领域掌握核心技术,避免被人“卡脖子”,如何抢抓“智”造机遇、再创辉煌?听一听本期「‘智’造者说」嘉宾——程艳的讲述。

1630399545(1)

我一直觉得,做所有事情都要有画面感,你一旦有了画面感以后,你就会按着这个目标、这个方向往前走。在我们国家大力发展数字化的背景下,从制造向“智”造转型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但是,我一直在想,企业转型的内驱力从哪里来,不能简单地把“智”造当作目的。如果把我们的自动化能力提高了、把我们的智能化水平提高了,企业的方方面面都实现数字化了,那就结束了吗?并不是。如果企业没有市场、没有订单,企业发展还是不行,这个“智”造是没有意义的。

微信图片_20210831164413

所以我觉得,只有通过数字化来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才是有意义的。“智”造的目的还是要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企业在行业里保持一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是进一步提升我们制造业企业的附加值,并能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这样让企业全速地运转的同时,对时刻变化的市场环境具备快速的应变能力。总之,我们还是要围绕着企业发展来考虑“智”造。

现在迭代的速度太快了,这在以前是不可能想象的,记得我大学毕业时,手机也没有,出门前拿一张地图,现在出门都离不开手机了。各种变化,正在检验中国制造的韧性,正在拷问制造企业的能力,正在改变企业的研发与制造逻辑,正在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向数字经济转型。

可能5年、10年就是一个代际的变化,未来正逐步打破企业的边界,以前企业是有什么卖什么,未来的制造一定是打破的:市场要什么,企业产什么。那么,我们一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驱动整个企业内部的运转。虽然叫“智”造,可能不是真正在制造端,而是从需求端就开始了,通过客户的需求、通过数字化方式开始联动。

微信图片_20210831164820

掌握客户真实需求,研发生产逻辑重构,打通研发与生产过程中的全部需求信息与相关数据,用自动流动的数据和知识,智能地驱动研发与生产的各个环节,高效配置制造资源,成为企业适应数字经济时代、让研发与生产全面转型的努力方向。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场景,就是“犀牛工厂”。犀牛智造的目标是“从5分钟生产2000件相同的产品,到5分钟生产2000件不同产品”,这样的能力目标意味着将打造一个从消费者到制造业的新平台,实现真正重新定义和改变制造业。

新制造意味着数字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的深度重构,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个性化和定制化。简而言之,工业时代的制造业考验的是生产一样东西的能力,数据时代考验的是生产不一样东西的能力。

1630399799(1)

从上海电气的传统来说,我们做的很多都是很重的东西,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下来以后,传统能源解决方案在未来的市场空间是有限的,一定会转化成轻型化的、综合型的解决方案,比如分布式能源解决方案;或者说没有以前那样重,产品越来越小了,生产节拍越来越快,对于数字化、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在精确的时间、用精准的物料来生产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就需要有一个大脑来指挥整个生产。打个比方说,“自动化”的概念也可以向4.0升级,从原来产线的自动化、制造的自动化,到企业经营管理的自动化、知识的自动化,不应只有装备这样的“手脚”,还应该有工业软件、云平台这样的“大脑”,可以指挥整个企业的运转。这个企业的“大脑”不一定看得见,但就像一只无形的手,让我们企业用最高效的方式去组织生产。

未来的企业不是独立的个体,与产业链上下游都是有联系的。供应链的安全问题,不管是国内国际,都是很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在企业内部这个机器运转的同时,与外部供应链应该有一个高效的协同,构建起开放的供应链体系。比如,风电的抢装潮,供应链对风电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未来的企业还要有很多的触角,要跟合作伙伴们高效协调,建立稳定的上下游生态圈。

1630399852(1)

上海电气一直在推“后服务市场”,现在我们做得更多是售出以后再去想做后服务市场。未来的话,应该在设计端、销售端就开始考虑后服务市场的布局。比如:以后交给客户一个设备或机组的时候,同时可以交付一套在线上的“数字孪生体”给他。未来,在运行过程中所有的备件、服务、资料等全部由这个“数字孪生体”供给客户,在出厂时就培养客户的使用习惯,在线上获得维保期间的服务,通过这样的方式,与客户形成粘性。这样前端、后端都有与客户联接,形成真正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全闭环。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真正从原来的很重的设备制造,向“智造+服务”这样的模式过渡。否则的话,要真正把“后服务市场”做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

最后,我想说,数字经济并非遥远之地,心近,则近在咫尺,心远,则远在天边。因为平时在企业调研时,经常有人问,我们现在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还要搞数字化?对于这种问题,还是要媒体多多宣传。如果我们不动,将无法搭上数字经济“复兴号”高铁,那以后的差距就不是一点点了。

只有思路和战略对头了,技术体系规划得当,“上云用数赋智”,逻辑重构在线管控,企业才可以快速从工业经济模式切换到数字经济模式。

1630399903(1)

现在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而“变化”本身也在变化,变化的速度往往十分惊人。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在运转过程中,我觉得一定要根据外部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内部的组织方式,使生产更加柔性化。上海电气作为一个传统制造型企业,在未来5-10年的时间,通过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使企业具备更加柔性化的、可快速变化的能力。这样的话,企业可以有更加好的适应性,在不同的发展环境下都能从容应对。

我理想中的企业,应该是效率很高、质量很棒、效益也很好,用户满意。当然,还是一个能快速切换制造模式的企业,市场要什么,企业就能生产什么。并且,有良好的产业链生态。让我们朝着这方面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