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人物
Interviews
金德华:艺痴者技必良
2020年04月15日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在中国,民间一向有“艺痴者技必良”的说法,穷其一生只专注于做一件事,在一个细分领域上不断积累优势,在此领域成为“领头羊”,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匠人精神”。而匠人所拥有的,必定是一颗匠心,上海锅炉厂设备维护技术主管金德华凭借对大型电气装备孜孜不倦的热爱以及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

自1982年中专毕业进入上海锅炉厂以来,金德华一直从事大型设备电气维修及改造工作。近40年时间,他为工厂解决了无数个技术上的疑难杂症,在他的眼中,大型设备就是一个个大型艺术品,“打个比方,设备维护工作就是艺术品修复师。”金德华希望将这门“手艺” 炼造得炉火纯青,淋漓尽致,做好一件事,不给自己任何理由。就像当初选择了干这行,一旦选定,一辈子就认定这一行业,就要把它做到极致。今天,他已经成长为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程师相复合的“双师”。在大型电站锅炉制造设备维护和改造领域中,他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技术领军人物。

1

上锅出了位电气“双师”

金德华说:“我很喜欢和机器相处,让人踏实安心。机器貌似冰冷,但是只要掌握了技术就是懂得了它,它就服从你的指令,给你最准确的答案,最好的回报。”这番朴实无华的言辞与他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神似,踏实可靠,认真负责。

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大门的打开,越来越多的大型进口设备走进了上锅。在摸索各种维修技术的同时,金德华越来越觉得只有手上的功夫是不行的。在一些技术问题面前,理论水平的欠缺就像眼前蒙了一层厚厚的纱,看不清问题后面的本质。于是,他开始不断地提升自己。

不久,他先后在同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获得了现代电气技术学士学位和工程硕士学位。后来,他又远赴德国、美国、香港等地参加设备维修培训……渐渐地,金德华的理论水平开始与他的动手能力相匹配。从此,他的故障诊断能力如虎添翼。再复杂的问题,再高深的问题,他都能轻松攻破。1998年,他获得了高级工程师职称。7年后,他又获得了高级技师资格证书。于是,他成了厂里的传奇人物——电气“双师”。

大胆改造“洋设备”

“蓝领?白领?我都搞不清自己属于什么‘领’”,金德华摸摸后脑勺,冲着记者笑了笑。说这样的话,金德华最有“资格”。

穿上蓝色工作服,拿起螺丝刀,穿行在忙碌的车间里,他是一名出色的维修电工和高级技师。打开计算机,写着一串串的代码,翻阅着厚厚的英文资料,他又成为一名能给各种大型电气装备“做手术”的高级工程师。有时,他左手拿着螺丝刀在电路板上寻找着故障点,右手则不停地敲打着键盘,搜索着程序中的BUG……在偌大的上锅,也许只有他大胆改造洋设备。

前些年,意大利进口的4米卷板机因控制系统老化,经常报废钢板。要知道,报废一块钢板就是十几万块钱的损失。“应该想办法堵住这个花钱的漏洞。”金德华心道。通过分析设备的工艺参数、功能要求和控制原理,金德华重新建立了数学模型。不久,他又重新设计了控制系统。之后,简化系统构成,编制控制软件,增添新功能……就这样,他一举解决了卷板不均衡问题,使设备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从而节约质量成本高达百万元。

如今,上锅有“精稀”设备和进口设备多达二十余台。这些设备动辄数千万元,结构复杂,控制更复杂。以前,这些设备都是委托外国制造商改造而成。改造时,不仅要花大价钱,还要看老外的脸色。“这些活,难道我们就不能自己干吗?”金德华经常这样想。说干就干,他总是不声不响。数月后,他就成功改造了一台大型设备。大家一试,都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这些被金德华动过“手术”的设备比之前老外改造的更好用,更可靠。更让大家赞许的是,金德华的改造费仅为外商报价的20%。

随着技术能力的提高,金德华对“洋设备”的维修和改造不仅提出了新要求,还走出了“学习—吸收—创新—创造”的新路子。记得,在承制1000MW超临界火电机组时,蛇形管生产线成了技术瓶颈。金德华临危受命,承担起了这项技术攻关任务。面对公司现有的三条蛇形管生产线,他不仅重新设计了该电气控制系统,还改进了相关的机械结构。经过反复试验,新的生产线竟然使生产效率提高了近30%,每年产值提高数千万元。

2

成为上锅“三师”

于金德华而言,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是一个渐渐明晰的过程。第一次,感受到“工人”和“工匠”的差别,还是在德国培训期间。刚开始,“脑子活络”的上海师傅并不理解德国工人。还私下悄悄议论,这些人干活怎么有点“呆”,一板一眼,一点都不晓得变通,明明有捷径,却偏偏按老套路做。回上海后,再审视“活络人”的工作状态,“我便有所感悟,原来‘呆’自有‘呆’的妙处。”金德华悟出,始终按一个规程,一个标准,技术就不会变形。这不仅保证了产品工艺质量,也杜绝了事故发生的苗子。

如今,金德华已经变成“三师”了。2006年,作为上海电气设备维修领域的领军人物,金德华被聘为上海电气集团首席技师。同年,成立了“金德华电工技术工作室”。2013年,金德华工作室被授予“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在他的主持下,工作室在设备维修、疑难技术问题诊断、合理化建议及设备改造等方面承担了大量工作,先后完成了大小攻关课题二十余项。2012年,工作室还被授予上海市模范集体的称号。

“今天,在我们中间,并不缺乏‘工匠’的好苗子。很可惜,有不少好苗子或流失,或上不了层次。究其原因,不是因为不聪明,而是因为脑子太活络。”真正的工匠不仅想干事、能干事,更重要是,能沉下心来,钻进去。另外,不仅要经受住岁月的磨砺和检验,更要有一颗宠辱不惊的心。这些年,金德华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室为场地,通过技术讲座、专项指导等方式将自己多年的“维修秘诀”传授给年轻人,成为年轻技工的好老师。另外,他还编写了大量的先进操作法,刊登在《上锅技术工人先进操作法汇编》上,以达到传播和交流的作用。目前,金德华已经培养徒弟10余人,并取得了上海市“维修电工”技能大赛第一名与“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第五名的好成绩。

近几年,金德华对技术团队的引领并不局限于工作室。例如,他经常结合工厂实际应用与现代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在全厂范围举办技术讲座,以提高全厂维修电工的技术水平。此外,他还长期担任李斌技师学院、上海电机学院的特聘教师。期间,曾编写了《现代驱动系统》《工厂工艺案例》《三菱交流伺服驱动应用技术基础》等自主教程。同时,他还先后指导了13名上海市中职教师。在他的带教下,一些教师的教育改进案例曾荣获上海市教学改进案例一等奖。

学得越多越觉得有欠缺

回忆起年少时光,金德华说,当年中专毕业走进上海锅炉厂时,心中默念的只有一个信条:“不能落于人后。”这种上进心伴随他一路走来,因此,他对自己始终高标准、严要求,从未有过一天懈怠。就是闲暇时光,也会找点事来自我加压。例如,上个月稍微有些空闲,他就利用这段时间撰写出了四五篇技术论文。遇到长假,许多人会到处旅游,而金德华却很少出门游玩。

一般地,他会把假期分割成三部分,并精打细算加以利用。第一部分,读书学习,阅读专业书籍、人文书刊。第二部分,利用闲暇推敲手头上的项目方案。第三部分,做技术上的前瞻性学习计划。平时,他看到国外或同行推出一些新技术,即使厂里暂时用不到,他也会抽空先摸索起来。

“有备无患,不打无准备之仗。”金德华总结道。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他这种看似无用的技术储备,往往能在后来用到技术的刀刃上。也许,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劲头让他从一名普通的中专毕业生成长为上海电气杰出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金德华认为,工匠不仅用心做事,同时还有创新创造精神。在新时代,希望涌现出更多创新式的工匠。无论季节在变,机型在变,身边的事物在变,唯有金德华诚心和匠心从来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