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工作要做到精准识别精准管理

2017年09月14日 00:00  上海电气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41    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对“十三五”时期的扶贫工作提出“精准扶贫”的要求,他强调要把真正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因此,做好困难职工精准帮扶工作,既是贯彻中央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公司功能平台的职能体现,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精准帮扶的前提是精准识别,通过精准管理,使帮扶措施更具体有针对性,帮扶资源配置更优化,帮扶效果更显现。

人力公司成立之初相继建立了救急济难,大病救助、子女助学等深度帮困措施,基本做到职工医疗困难有救助、生活困难有救助、求学经费困难有资助、传统的帮困措施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困难职工燃眉之急,但在精确定位困难职工,科学管理困难职工等方面存在一些缺陷,做好精准帮扶工作必须按照“分级负责、精准识别、一人一档、动态管理”的原则,根据帮扶对象界定条件,对在册离岗困难职工状况全面分析,分类分层,厘清和明确帮扶对象。做到“三个精准”,即:一是精准排摸。对困难职工的调查摸底坚持一年一次,从“面”上了解困难职工的家庭状况,致困原因、可支配收入、生活变化等情况。各区域党支部要在平时工作中关心关爱职工,善于捕捉职工思想动态变化,运用沟通交流的技巧,使部分隐性的困难职工每季度走访慰问一次,建立困难职工联系卡,精准联系,耐心倾听他们内心的感受,痛苦和期望,摸清帮扶需求,如实记录他们的近况,帮助他们现实需求,困难职工的调查做到年年有普查、季季有跟踪、时时有了解。党支部书记(工作站站长)为帮扶工作管理系统的责任人,负责帮扶信息的采集和动态管理,要求做到“三个必须”:援助对象必须建档、帮扶措施必须记录、信息变化必须更新。二是精准建档。建档立卡是精准管理的要求,除客观记录困难职工的信息外,还应利用“互联网+”管理困难职工档案,逐步建立健全困难职工“申请---登记---审核---建档---转移---帮扶---退出”的动态管理机制,通过精准化管理提高帮扶效率。在困难职工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建立定人定时联系制度,准确掌握帮扶对象的现实需求和解困脱困进展情况。三是精准施策。建立健全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是确保科学施救,规范施救,精准施救的制度保证。要针对困难职工群体产生的原因,分类施策,因人施策,1)疾病救助,深度帮困缓解职工燃眉之急。大病救助精确定位于患大病重病职工,以减轻他们的医疗负担,提高就医质量为目标,实施救援。2)就学资助,使困难职工家庭看到希望。为了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教育资源,接受高等教育,公司每年开展“金秋助学”活动,资助那些家境贫困学习优秀的学生,扶持到大学毕业。3)生活补助,日常补助缓解职工生活压力。对于建立档案立卡的困难职工,根据职工困难程度,生活成本的情况,给予适当生活补贴,做到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季度有补助,节前添关爱,确保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生活质量有所提高。4)心理援助,人文关怀使职工感到温暖。加强对困难职工的心理援助,当职工因经济困难或疾病困扰影响心理健康时,我们要在聆听时要富于同理心,用爱的力量化解职工心理郁结,用真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领导干部节日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家庭,在传递组织温暖关怀的同时,更是一种心理上的援助,使他们感觉自己虽然离了岗,但仍置身于大家庭更增添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分享到: 更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