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下午,在公司第二会议室举办了《1992-2006上海工业改革调整亲历记》作者座谈暨赠书仪式。总公司原政策研究室主任、《上海工业改革调整亲历记》电气项目组组长孙德意;副组长王健康;组员:倪长贵、瞿新祥、金瑜,口述者杨平、丁自均、纪苗英、王福康、黄真等同志参加了座谈会。人力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陈群,老领导李敏、陈根祥也参加了座谈会。
1992―2006年,上海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传统工业的调整、支柱产业的崛起、国有企业的转制、困难企业的解困、企业职工分流……调整的阵痛、下岗的无奈、创业的艰辛,一幕幕场景慌如昨日,刻骨铭心,不仅口述者,就连整理者也常常不能自己,感动于中,潸然泪下。二十多年过去,这段特殊的历史,却令亲历者杨平、丁自均、纪苗英、王福康、黄真的刻骨铭心,当时,他们的岗位不同,家庭情况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是无一例外,都被卷入了产业结构大调整的大潮。需要主动或被动地迅速作出决择,去面对一次新的人生旅程。
《上海工业改革调整亲历记》项目组组长孙德意说:这本书描述小人物,记录大时代,讲述在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这段历史。当年的亲历者无不怀揣过美好的愿望,憧憬过全新的梦想,迎候过不同的明天,留下过属于自己的生命履痕,描绘过倾情付出的命运长卷。历史应该记住默默无闻的这一代人。没有他们的奉献和牺牲,没有他们的壮举和励志,就没有今天上海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我们应当倾情地书写他们。
人力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陈群,也详细介绍了人力公司的主要功能和这10多年来,如何善待这些为改革作出牺牲的离岗职工和他们的家人。我们打破原有企业建制,依据“党员方便、管理有效”的原则,建立了区域党支部,在避免党员管理真空,又有利于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的前提下,开展党的活动,把“散沙”凝聚起来,让离岗党员在原有企业不复存在或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依然有个“家”。我们把重新聚拢起来的党员由最初单纯的学习、教育、缴纳党费等转到为他们搭建发挥作用的平台,有效运用党的组织资源。不断深化开展千名党员联系万名离岗职工活动,让离岗党员成为党的温暖的传递者、区域党建的志愿者、党联系离岗职工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公司党委把人力37℃系列活动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根据公司的中心内容,创立活动的载体,使活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为集团深化改革转型突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人力公司老领导李敏、陈根祥谈了各自的感想和感受。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