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Special Reports
上海电气:聚力打造创新技术孵化平台
2020年03月23日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场题为“装备制造业‘双创’路径探索”的创新论坛在上海电气浦东培训基地盛大开幕。本次论坛聚焦上海电气科技创新和技术孵化的路径探索,融合了技术分享、交流研讨、科研展示和双创路演等多种组织形式,以多角度的专业技术交流、多层次的产业领域探讨、多维度的创新思维碰撞,共同探讨科技创新与产业政策、资本投资相融合的发展路径,为上海电气科技创新与市场对接构建平台,为专业技术交流与社会多维资源对接连起纽带。

论坛历时5天,内容涵盖储能技术、分布式能源、人工智能、资本创新等八大专业技术领域,邀请到66位技术、市场、政策、资本等领域国内外专家学者担任主讲嘉宾,吸引了来自政府、高校、企业及投资领域近350家企业、1200余人次参与讨论。主论坛上,来自企业、政府、资本、技术等领域的嘉宾代表,共话新时代下装备制造业的创新蜕变之道。


上海电气党委书记、董事长

郑建华:技术进步和创新,应该成为上海电气的魂

摘要:上海电气要围绕绿色环保节能、智能互联,以及技术集成和全面解决方案来规划和推动产业发展。这次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应该要有世界级的产业集群,上海电气这样的企业集团,应该要有这种责任和担当。我们要通过实现电气梦,来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今年,上海电气在科技创新方面,不断往新的高度,特别是中央研究院在技术发展、产业孵化、技术进步做了大量的工作,所有的创业团队都很年轻、很优秀、也很有干劲,我觉得这是上海电气未来的希望之所。借这个机会,我也谈谈我的个人想法:

技术进步、科技创新应该成为上海电气的重担,上海电气最最重要、最最关键、最最迫切、最需要突破的领域。上海电气是中国装备制造业重要的龙头企业,在过去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创造了很多奇迹。上海电气之所以取得技术进步,是因为上海电气的技术积累、对技术的高度重视和不断的投入;上海电气之所以今天在行业里面有地位,是因为我们的技术能力强、技术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上海电气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国际化企业,最核心的是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强大的技术能力。否则,这个企业不可能有未来,不可能有力量,不可能有产品,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百年老店。

上海电气要做强做大、要成为世界级企业,就必须在技术上真正走在前列。这些年,集团高度重视,也采取了很多积极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果。我们的发电设备,尤其在火力发电方面跻身了全球技术的最高端。我们的百万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所有的技术参数都达到了世界最好水平。上海电气,是具备较强技术能力的。但是我们又必须看到,尽管上海电气每年有30-40亿的科研投入,但是真正投在直接研发上的比重还是比较低的,和真正意义上强大的企业相比,和国际上的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还存在着差距。上海电气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关注技术研究、技术投入、技术发展上的工作。要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世界级国际化的企业,一定要在技术上强大起来,而这点上我们还存在着不足。下一步上海电气的技术发展,要聚焦和围绕上海电气的技术发展需求来推动。

上海电气技术要进步、要发展,集团总部将加大技术发展的投入,解决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海电气的技术发展方向到底是什么?我个人的理解:第一,还是围绕国家战略;第二,聚焦围绕国家2025制造大国战略,我们的技术发展方向应该符合上海电气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主业,要以高端装备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作为未来的发展主业,不能偏离这个方向;第三,未来的技术要围绕绿色、节能、环保、互联、智能、技术集成和全面解决方案,不仅仅聚焦在某一个技术产品上,更要关注装备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要解决好技术来源的问题。新的技术蓬勃发展,上海电气在解决技术发展的路径上要更多样化。过去我们习惯自主研发,但在新的时代,新的阶段,如果我们还仅仅只是把发展路径、技术成长路径归在一个点上,那是跟不上发展的;上海电气已经是一个千亿级的企业集团,要有更开放、更前瞻的理念,多种途径同步推进,而不是认准“技术发展只能自主发展”,这样我们不可能快速发展。所以,我们要和跨国公司、一流企业、一流院所合作,这是我们获得技术来源的途径。在这个方面,我们的视野不能停留在国内的科研院校,更要加强与国外的院所、国外科研机构的合作。

要把收购兼并世界第一流的团队和企业,作为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最好的公司、最好的企业、最好的团队应该是我们瞄准的重点,相信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有这个能力。所以,我们要敞开大门,拥抱行业里面最优秀的团队。我认为研究院已经走在了上海电气的前沿,中央研究院的团队是最开放,最有途径的;其他产业集团更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解除和消除一切束缚我们发展的障碍。

重点加强对风险投资的投入。现在世界上有很多新的技术、新的概念,我们怎么能够和世界发展的最前沿有效对接,我们一定要有这样强烈的意愿和眼光。今年,上海电气在风投上要有更大的动作,甚至可以到以色列、美国硅谷这类最顶尖的地方去寻找合作机会。目的是找到世界上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只要技术能够商业化、未来有前途,我们就可以拿进来。我们在解决技术来源的问题上要有更开放的思路。

要解决技术发展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为广大科技人员创造一个最好的工作氛围。上海电气内部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真正有效的科研直接投入,并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激励机制。在机制上一定要突破,上海电气正在试点推行核心的技术人员持股,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同时,我们正在推动积极参与建设人才公寓,准备在松江、静安、闵行、嘉定、杨浦等地区建五六千套人才公寓,解决年轻人的住房之忧。让技术骨干的成功能够真正得到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的价值体现。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

黄瓯:实施智能化转型,打造实体经济新优势

摘要:希望上海电气抓住历史机遇,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团。



黄瓯指出,针对土地资源有限、人工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上海正在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按照“以示范带动应用、以应用带动集成、以集成带动装备”的推进思路,实施智能制造应用“十百千”工程,不断完善供给体系质量。聚焦“三个突出”和“三个坚持”,即突出“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突出“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突出“产业生态产业政策”;坚持智能制造引领,发展壮大上海优势产业;坚持实施强基工程,补齐产业链短板;坚持鼓励不同所有制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共建产业生态,从而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世界级制造业集群。希望上海电气集团抓住历史机遇,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团。


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总经理

沈国伟:装备制造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

摘要: 创新驱动,产融结合,构建上海装备制造产业新格局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关键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水平、制造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装备制造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大多数制造企业仍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和资金的大量投入推动增长,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尤其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成为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卡脖之痛”。

当前,高端装备已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优先布局方向。我们必须抢抓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机遇,依靠科技创新,大力吸引全球装备领域的人才、科技、信息、资本、平台等高端资源集聚,加快高端装备自主创新步伐,加强高端装备整机和关键核心部件突破,助推上海在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


产融结合是装备制造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

推进产融结合通过资本的手段为产业引入活水,以金融创新为突破口推进科技、制度的耦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正在汇成一股引领经济发展和引导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产融结合推进装备制造转型升级,在西方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演进,已有成功的经验。美国GE公司通过产融结合助力,使GE的产业部门在与同业竞争中具有更强的成本和增值服务优势,从而牢牢占据市场领导地位。

对标GE公司的发展,我觉得带给我国装备制造企业最大的启示就是:只有一流的创新+一流的人才+有效地产融结合,才能造就一流的企业。

合作联动助力上海装备制造升级迈出新步伐

上海电气集团和上海科创投集团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双方共同投资了上海微电子装备公司、上海诺玛液压、融道网平台等项目。下阶段双方可以在资源共享、产业布局、业务联通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推进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做出更大贡献。


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院长

张铭杰:培育可迅速在市场中成长起来的新产业种子

摘要:我们正处于一个激荡与变革的时代,为了应对目前的形势,中央研究院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构建成立产业孵化器,能够孵化出一批在市场上能迅速成长起来的新产业种子。未来研究院将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正处于一个激荡与变革的时代。如何成为有别于其他社会化的研究机构?我们一直在寻求并修正答案。中国的高校有大量的前瞻性技术,但企业无法用、市场不买账;而在许多双创空间里诞生的科创公司却成为了资本投资者和产业投资者的“心头好”,成为了众多新产业发展的“热门”种子。

我们深刻认识到,企业研究机构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前瞻性技术,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可迅速在市场成长起来的新产业“种子”。这也为下一步中央研究院的转型发展明确了新的路径,即要承担培育新产业种子的重任,成为集团技术转型的引领者、前瞻性产业的培育者、产业发展的支持者。

成为集团技术转型的引领者,是指研究院要在集团战略规划的方向上,识别出未来中长期构成主要竞争优势的领先技术,并且通过自主研发、联合研发、技术收购、专利许可、技术引进等各种途径研究和获得核心技术作为储备,形成可以支撑集团转型的电气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的领先专业技术能力。

成为集团前瞻性产业的培育者,是指通过以技术转化为目的孵化器平台,经过种子期、孵化期、加速期、上市期等催化培育,借助资本与孵化市场的资源与力量,加速集团在绿色能源、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智能医疗、高端装备、新材料应用等领域培育出一批前瞻性新产业种子,为集团的发展目标贡献具有规模的前瞻性新产业。

成为集团产业发展的支持者,是指借助研究院在前瞻性新技术研发、专利全方位服务、技术联合引进、技术对外合作、技术人才引进等方面的特长,为集团的新一轮发展提供战略规划研究、前瞻技术扫描、收购兼并和产业技术升级等专业支持。

研究院的目标是通过5-10年的努力,对标西门子、三菱电机先端研究所、IBM研究院等跨国公司,迈入国际一流企业研究院的行列,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加速集聚集团内外前瞻性技术资源,通过并购、引进、合资等各种资本运作手段,形成研究院国际国内发展的布局。加快推进前瞻性产业孵化基地建设,探索产业化培育的有效路径,积极寻求以技术为媒介的多元合作模式,优化和创新自身研发组织生态和人才激励政策,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麻省理工学院产业联盟资深官员 赵晓宏

赵晓宏向与会者展示了麻省理工学院所在地——剑桥地区,形成的集团和产业联盟。在产业联盟的带动下,有大量的研究机构和初创公司合作,聚焦于新的引进技术,绿色、节能、环保、互通互联领域。同时产业联盟中心也吸引了大量大型公司,为后续的产业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麻省理工学院全球产业联盟(ILP)自1948年创办以来,一直致力于建立和加强MIT与全球企业之间的互动双赢关系。ILP是MIT专门设立的与外界沟通、合作的部门,同时也是世界企业接触MIT的首席门户和指南,是世界上同类计划中规模最大的产业联盟,ILP主要对传统工业界和高科技业界中的世界领先企业发出邀请,目前全球已有170多家企业加入该联盟。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

陈干锦:激活上海电气创新活力

摘要:只有把个人的事业和发展,和公司的事业和发展高度融合,技术才会得到创新,这就是行政式的创新,要加强技术人才的创新动力,所以要和股权激励,和资本市场结合起来去做,推动资本和技术结合,让技术到市场去,实现价值。


创新是现在很热门的话题,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很热门。上海电气重视技术创新,尤其是这三年,上海电气以更加包容,更加开放的姿态鼓励新业态的涌现,上海电气从未停止过创新的步伐。

在五十年代时期,上海电气就一直在技术领域中不断探索,老一代专家都是在业内、甚至在国内都是赫赫有名的,企业也是国内行业标准的制订方,在很多领域,上海电气具有影响力,比如在煤炭领域走在了世界前沿。在核电领域,在没有设计团队的前提下,我们致力于核电的制造技术,我们制造的压水堆,二代,二代加,三代,以及高温气冷堆,都具有全国最领先的技术,可以和世界水平相媲美。在电梯领域,上海三菱电梯有着国内领先的业绩,这得益于电梯的技术创新。虽然风电起步较晚,但现在海上风电已然成为第一,陆上风电争取进入前三位。我们的环保也是从零开始,逐步找到出路,并且在污水处理,垃圾焚烧,生物质发电,河道水处理都跨出了很关键的一步。还有海立,小小的一个压缩机做了2000多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压缩机制造基地。

过去的上海电气重装备,轻软件。我们看到装备有天然的喜悦和爱,所以舍得投入,在看不到的技术软件上投入不是很大。我们可以看到在上海电气创新史上,要找到每一个阶段上,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手段,不同的办法。下一阶段,我们会加大技术软件,知识技术上的投资。

上海电气现在该怎么做?我们现在处于外部环境变化最大的时刻,中国经济能动转型,第一个变化就是向绿色经济发展,十九大中我听完总书记讲话后,察觉到中国环保力度前所未有,上海周边已经没有加工厂,北京多部委联名限制煤炭发电,所以环保产业遇到了大发展,整个中国经济转型对能源领域影响很大,能源一定是“绿色+节能”。第二个变化就是装备的智能化,从自动化到智能化,到人工智能化,到人机对话,上海电气在自动化领域有待加强,在模拟技术控制,数字控制,大数据,大脑与计算机同步都要追上,所以我们把自动化作为主要的产业进行发展,所以成立了自动化集团。

那上海电气如何与时俱进?董事长给我们提出了10年三步走的要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实现技术创新的途径,这是个大课题,我们是完全市场化,技术产业都放在国际背景下竞争,靠技术吃饭的企业,这就意味着我们一定要突破技术创新的途径,途径主要有:一是存量技术优化提升,二是兼并收购合资合作,三是创新孵化自主创新。

只有把个人的事业和发展,和公司的事业和发展高度融合,技术才会得到创新,这就是行政式的创新,要加强技术人才的创新动力,所以要和股权激励,和资本市场结合起来去做,推动资本和技术结合,让技术到市场去,实现价值。

最后,我们技术队伍的建设,技术核心是人才,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如何稳定人才对我们来说是个大问题。怎么解决人才的住房压力这是最关键的,上海要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出台的政策,鼓励国有企业建造人才公寓,这类房子只租不售,这样就可以解决住的问题,人才自然留下来了。企业要重视人才的地位,尤其是年轻科技人才,中国经济能动转型的两个变化,都要依靠年轻人,这样我们才能在转型的关键时刻发挥作用。上海电气的未来是有希望的,搭载中国科技快速发展的高速列车,我们上海电气的技术也会强大,而且在十九大习主席的社会主义领导下,科技会发展得更好。